首頁 > 醫師觀點

醫師觀點

2021.03.19

老年人吞嚥困難簡介與照護

吞嚥困難是老年族群很常面對的健康問題,雖然年齡本身並不是導致吞嚥困難的原因,但老化相關的變化,例如缺牙、唾液分泌減少、口腔味覺退化,以及隨老化而增加罹患風險的疾病,如腦中風、帕金森氏症、失智症、癌症等都是造成老年人吞嚥困難的重要因素。

    常見的吞嚥困難症狀,包含牙齒不斷咬動卻遲遲不吞下、每口食物需要吞嚥多次、進食中常常出現嗆咳、吞嚥後仍可在口腔看到許多食物殘留、喝完水或進食後會聽到咽喉處發出咕嚕聲,如果同時伴隨發燒、反覆吸入性肺炎、體重下降或是營養不良都可能暗示有吞嚥困難的問題。

    發生吞嚥困難時,除了透過醫療評估找出可能的病因外,照護上也有許多細節要注意,若能確實執行這些照護細節,往往能大幅降低吞嚥困難所帶來的種種併發症。
  1. 留意進食環境與姿勢:維持進餐環境安靜,不要邊進食邊做其他事情,以求能專心進食;進食時要保持端坐姿勢,如果不能以端坐姿勢進食,也要盡量維持床頭抬高30~45度,不可以平躺進食。另外,半側偏癱的病人可在進食時採用「傾頭向健側、轉頭向患側、下巴內縮」的姿勢來協助吞嚥。
  2. 選擇適當食物質地:盡量從富含膠質的食物開始練習,如布丁、愛玉、果凍等食物,或是在液體中加入增稠劑(如快凝寶),之後可逐漸進展到粘稠顆粒狀的食物(如黏稠稀飯),最後是固體食物。
  3. 採用小口進食:每次以一茶匙為原則,確定已經吞乾淨後,再進食下一口。
  4. 用餐後維持坐姿:為避免食物逆流,須在用餐後維持直立姿勢30分鐘,切勿立即躺下。
  5. 保持口腔清潔:進食完畢要確實檢查口腔內是否有食物殘留,同時協助清潔口腔,如此可以減少發燒與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。
  6. 練習安全吞嚥法:先深吸一口氣,憋住氣,然後再咀嚼食物,將食物吞下去,最後再把憋住的那口氣完全吐出來,以清除堆積在咽喉部的食物殘渣。

    吞嚥困難會影響生活品質,嚴重時會導致影響生命的併發症。因此一旦發現有吞嚥困難的情況,要提早介入與找出原因,並且需要跨團隊的醫療照顧,才能夠讓患者重拾安全從口進食的樂趣。
 
  • 營業時間

    星期一 ~ 星期五
    AM 09:00 ~PM 18:00

  • 聯絡地址

    100 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
    50號20樓之12

  • mail

    聯絡信箱
    gtgs@ms14.hinet.net

  • 連絡電話

    TEL:(02) 2388-5342 
    FAX:(02) 2388-3369

Copyright©2021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 本網站所有資訊內容屬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所有,非經同意不得以任意形式轉載或使用